DOI: 10.1002/adma.202506936
全文速覽
本文通過焦耳加熱技術快速合成了碳負載的C15相鉑鑭(Pt-Ln)金屬間化合物(IMCs),其中JH-Pt?Tb/C在堿性介質中表現出卓越的析氫反應(HER)性能,僅需17 mV的過電位即可達到10 mA cm?2的電流密度。有序的Pt-Tb結構提供了有利的Pt二聚體位點,促進了H*中間體的脫附。此外,采用JH-Pt?Tb/C作為陰極的陰離子交換膜水電解器(AEMWE)在1 A cm?2的電流密度下僅需1.79 V的電壓,并能穩定運行超過100小時,展示了其在工業制氫中的巨大潛力。
背景介紹
電催化水分解作為綠色制氫的一種有前景的方法,受到了廣泛關注。其中,陰離子交換膜水電解器(AEMWE)因其高制氫率、低腐蝕性和成本效益而脫穎而出。然而,堿性析氫反應(HER)的動力學較慢,需要高效的催化劑來加速反應進程。傳統的鉑碳(Pt/C)催化劑雖然性能優異,但成本高且壽命有限。因此,開發具有增強催化性能和降低Pt含量的先進Pt基催化劑對于AEMWE的大規模商業化至關重要。
本文亮點
(1)創新合成方法:焦耳加熱技術(15秒升溫至1500°C)快速制備高有序度C15相Pt?Ln IMCs,克服傳統方法能耗高、耗時長的問題。
(2)卓越催化性能:JH-Pt?Tb/C在堿性條件下僅需17 mV過電位即可驅動10 mA cm?2,質量活性達1140 mA mg?1,優于商用Pt/C(416 mA mg?1)。
(3)雙功能活性位點:有序Tb位點通過親氧性促進水分子解離(Volmer步驟),并通過4f-5d雜化形成富電子Pt位點,優化氫吸附能(Heyrovsky/Tafel步驟)。
(4)實際應用驗證:AEMWE電解槽在1 A cm?2下穩定運行100小時,能耗低至4.28 kWh Nm?3 H?,性能顯著優于傳統Pt/C體系。
圖文解析
圖1:理論分析與催化劑設計
圖(a)結果顯示,Pt?Ln的形成能低于Pt-M合金,熱力學更穩定。圖(b-c)火山圖與自由能曲線顯示Pt?Tb的氫吸附能(ΔGH* = 0.015 eV)接近理想值(0 eV),優于Pt(-0.282 eV)。圖(d-f)電荷密度與態密度分析表明,Tb向Pt轉移電子,降低Pt的d帶中心,減弱H*吸附強度。圖(g)顯示,有序Pt?Tb的Pt?二聚體位點提供不對稱H脫附位點(ΔGH*= 0.015 eV),而無序Pt?Tb的Pt?三聚體位點ΔGH*= 0.064 eV,證實幾何與電子效應協同優化催化活性。
圖2:合成與表征
針對Ln元素高氧親和力(ΔfHox≈ -15 eV)與負還原電位(Ered>= -1.9 ~ -2.3 V)的合成挑戰,開發焦耳加熱技術(300 A, 12 V),在15秒內實現碳載C15-Pt?Ln IMCs制備(圖2a)。溫度-時間曲線顯示反應峰值溫度1500°C,升/降溫速率分別為70°C/s和50°C/s(圖2c),瞬時高溫促進金屬前驅體爆炸式還原與原子有序鍵合,快速淬冷抑制奧斯特瓦爾德熟化(圖2d),為納米級金屬間化合物合成提供新范式。
圖3:結構與形貌表征
圖(a)為XRD圖譜,對比了JH-Pt?Ln/C、D-Pt?Tb/C和JH-Pt/C的XRD圖譜,確認成功合成了有序的C15相Pt-Ln IMCs。圖(c)TEM圖展示了JH-Pt?Tb/C的TEM圖像,顯示納米粒子均勻分布在碳載體上,平均粒徑約為8.3 nm,表明合成方法的可控性。圖(d-g)原子分辨率HAADF-STEM與EDS元素映射顯示,通過原子分辨率HAADF-STEM圖像、模擬原子排列、線強度分布和EDS元素映射圖像,進一步確認了有序的Pt-Tb結構,并展示了元素的均勻分布。
圖4:電子結構與配位環境分析
顯示JH-Pt?Tb/C的Pt 4f7/2結合能(71.38 eV)較Pt/C(71.90 eV)負移0.52 eV,證實Ln→Pt電子轉移;圖(b)Tb 3d XPS光譜:對比了JH-Pt?Tb/C和Tb粉末的高分辨率Tb 3d XPS光譜,確認Tb作為電子供體,促進了電子從Tb向Pt的轉移。圖(c-d)為XANES與EXAFS光譜,通過XANES和EXAFS光譜分析,進一步確認了JH-Pt?Tb/C中Pt的負電荷狀態和Pt-Tb鍵的形成,揭示了電子結構的優化。圖(e)EXAFS擬合顯示Pt-Pt鍵長(2.66 ?)短于Pt箔(2.76 ?),Pt-Tb鍵長2.93 ?,配位數5.4,圖(f-h)小波變換進一步確認Pt-Tb配位路徑,證實強軌道雜化與有序金屬間結構。
圖5:HER與AEMWE性能
圖(a)LSV曲線對比了JH-Pt?Ln/C、JH-Pt/C和商業Pt/C在1.0 M KOH溶液中的線性掃描伏安曲線,顯示JH-Pt?Tb/C具有最低的過電位,表明其卓越的HER性能。圖(b)Tafel斜率顯示了JH-Pt?Ln/C具有更快的HER動力學,進一步驗證了其高效催化能力。圖(c)過電位與Tafel斜率比較突出了JH-Pt?Tb/C在10 mA cm?2下的過電位和Tafel斜率優勢,表明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潛力。圖(d)將JH-Pt?Tb/C與其他貴金屬基HER催化劑進行比較,顯示其性能優越,具有更高的性價比。圖(e)通過10000次循環伏安測試展示了JH-Pt?Tb/C優異的穩定性。圖(g-h)AEMWE全電池測試表明,JH-Pt?Tb/C陰極在1 A cm-2電流密度下槽電壓僅1.79 V,穩定運行>100小時,能耗(4.28 kWh Nm-3 H2)達工業級應用標準。
圖6:增強HER性能的機理研究
圖(a-d)原位拉曼光譜顯示,JH-Pt?Tb/C在-0.02 V時O-H伸縮峰(3230–3595 cm-1)強度驟降,表明其促進界面水解離。圖(e-g)DFT計算證實,Pt?Tb(111)水解離能壘(0.353 eV)低于Pt(111)(0.572 eV),Tb位點OH吸附能(ΔG*OH= 0.25 eV)顯著優于Pt位點(0.60 eV)。圖(h)PDOS分析揭示OH與Tb 4f軌道在-7至-6 eV強雜化,雙功能機制模型圖(i)闡明,有序Tb位點通過親水電化學中心Tb-4f-OH耦合促水解離)和電子供體(優化Pt-H吸附能)協同突破堿性HER動力學瓶頸。
總結展望
本文通過焦耳加熱技術成功合成了碳負載的C15相Pt-Ln IMCs,其中JH-Pt?Tb/C在堿性介質中表現出卓越的HER性能。有序的Pt-Tb結構提供了有利的Pt二聚體位點,促進了H*中間體的脫附,同時Tb的強親氧性促進了H?O的吸附和解離。采用JH-Pt?Tb/C作為陰極的AEMWE在1 A cm?2的電流密度下表現出低電壓和長壽命,展示了其在工業制氫中的實際應用潛力。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其他Pt-Ln IMCs體系,以及優化AEMWE的設計,以實現更高效、更經濟的堿性水電解制氫技術。
通訊作者
付更濤,南京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國家重大人才項目青年人才、江蘇省特聘教授、南京師范大學中青年領軍人才。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材料、電化學。迄今以通訊作者/第一作者在Angew. Chem.,Adv. Mater.,Energy Environ. Sci.,Adv. Energy Mater.,Nano Lett.,Chem. Sci.等期刊發表論文110余篇,引用15000余次,30篇入選ESI高被引,h指數72,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。擔任稀土學會稀土能源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,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會理事,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,Adv. Powder Mater.,J. Met. Mater. Miner.期刊編委,Carbon Energy,Mater. Today Energy,Rare Metal等期刊青年編委。2023-2024年連續兩年入選科睿唯安全球“高被引科學家”,2020-2024連續五年入選全球前2%頂尖科學家榜單,入選2024年ScholarGPS全球前0.05%頂尖科學家榜單。
王彧,南京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。2013年本科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,博士師從李亞飛教授,2018年畢業后進入南洋理工大學Kun Zhou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。2021年加入南京師范大學,現為南京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。獲2022年江蘇特聘教授,2019年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,2021年南京師范大學“魚躍學者”。長期從新穎二維材料設計與模擬與電催化材料的催化機制模擬研究。
本文使用的焦耳加熱裝置由合肥原位科技有限公司研發,感謝老師支持和認可!
焦耳加熱裝置
焦耳加熱裝置是一種新型快速熱處理/合成的設備,該設備可使材料在極短(毫秒級/秒級)時間內達到極高的溫度(1000~3000℃),升溫速率最快可達到10000k/s;通過對材料的極速升溫,可考察材料在極端環境、劇烈熱震情況下的物性改變,可通過極速升降溫制備納米尺度顆粒,單原子催化劑,高熵合金等。目前廣泛應用在電池材料、催化劑、碳材料、陶瓷材料、金屬材料、塑料降解、生物質等領域。